正在阅读:师者齐河杜振:一切给了学生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师者齐河杜振:一切给了学生

转载 2019/07/10 17:04:07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人民日报 作者:admin2 4775 阅读 0 评论 1382 点赞

杜振正在上课(资料图)杜振正在上课(资料图)

杜延祥捧着儿子的照片杜延祥捧着儿子的照片

  2019年4月26日,齐河一中高三财经班班主任、校公寓科副科长杜振,因心脏病溘然离世。

  奋斗在基层教育一线17年,杜振曾在2013年9月被中共齐河县委、齐河县人民政府授予“优秀教师”称号;2015年6月,被齐河县委授予“践行‘三严三实’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。

  如今,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杜振忠诚奉献的崇高精神,市委教育工委研究决定,追授他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。

  杜振太累了。

  作为齐河一中的一名毕业班班主任,他的日常作息是这样的:

  每天早上5点30分出门,中午2点之前从未回家吃过午饭,晚上12点之前很少回到家,经常整宿睡在学生公寓的值班室里。

  临近高考时,他休息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。

  直到4月26日的那天凌晨,妻子单晓飞起床上卫生间,看到丈夫趴在客厅的地板上。

  妻子以为他累得睡着了,便想拉他起来,可是太沉了拉不动,她便想帮丈夫脱掉衣服再盖上被子,可这时,她发现丈夫的身体已经凉了……

  杜振,这位在基层教育一线奋斗了17年的人民教师,再也回不到他心爱的学生身边了。

  去世前一夜,还在为学生的事奔波

  41岁的杜振走了,他走的头一天晚上,看不出任何征兆。

  那天晚自习,他照例给学生开班会,还给两个闹矛盾的学生做调解工作。晚上10点多,年级主任、杜振的搭档赵方洪和他一起结伴走出教学楼,可没走两步,杜振忽然跟赵方洪匆匆作别,“我还是不放心那俩孩子”。

  杜振转身又去了学生公寓,直到晚上11点20分,他还在和宿舍管理员华新廷谈工作。聊了一会之后,杜振说自己胃不舒服,回家吃点药再回来,骑上自行车不足百米,杜振又折了回来,“上楼看看那两个学生,别想不开又闹别扭”。

  没想到,这是以校为家的杜振留给学校的最后一句话。当他离开时,他的手里还有几粒药丸,紧紧地攥着。

  单晓飞和杜振是爱人,也是同事。最初认识时,杜振的身体不是这样的——体育系毕业,身体棒得很,感冒都很少。可自从成为老师之后,杜振几乎就是玩命地工作,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学生。

  自2002年至今,杜振已连续担任4届高三毕业班班主任,2013年兼任公寓科副科长,负责2号公寓楼900余名高三学生的就寝管理。用原公寓科科长刘曰军的话说,“每天5点就起床,凌晨才能休息,只要学生在校,他就一直在岗”。

  是良师是益友,更是,“慈父”

  当杜振去世的消息传出时,300多名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,送老师最后一程。

  邹存福,一名在校大学生,听到杜老师去世的事后匆匆赶回家,拉着母亲来到恩师灵前,跪地嚎啕大哭。

  邹存福生长在单亲家庭,自幼缺失父爱。读高三时,有次跑步不小心肌肉拉伤,他一瘸一拐地回公寓,正巧遇到了正在查寝的杜振。“没事,孩子,我给你按摩一会就好了。”杜振把邹存福领进值班室,足足揉了40多分钟。临走时还嘱咐邹存福,“以后跑步前一定要先热身,要是不舒服了再来找我。”

  邹存福说,当杜老师喊他“孩子”的那一刻,他突然感受到了久违的父亲的温暖。而且,在得知邹存福的家庭情况之后,杜振经常关心他:还有钱吗,衣服带够了吗,家里有困难吗……就这样,一点一滴中,杜老师成了邹存福心中的“依靠”。“杜老师对我们太好了……”这是很多学生回忆起他时,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

  杜老师的好,是一个针线盒。他的值班室里放着一个五彩缤纷的针线盒,每当看到哪个学生的衣服开了线、扯了口子,便帮他们一针一线地缝补平整。

  杜老师的好,是一间空屋子。曾经有学生提出“晚上想在宿舍学习”的想法,若是旁人定然责备“不守规矩”,而杜振却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,在地下室清理出一间空屋子,搬来了桌椅又亲自安上了电灯。

  杜老师的好,是一张小纸条。根据学校安排,杜振只当班主任,不任课。但任课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时,杜振常站在窗外“偷听”。他会观察每个学生的表情、神态,判断他们是否听懂了,是否走神了,用小纸条一一记下来交给任课老师。

  杜老师的好,是一张统计表。为了给学生们打气,杜振在班级后墙上,悬挂着一个特殊的计分板,板子上画满了表格,详细记录每名学生的总成绩、各科成绩。每次月考后,记分板都会更新一次,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强弱科进行制表分析,给出强化措施分发到手。一年下来,计分板擦了又写,贴在墙上的表格一张摞一张,学生们的成绩也一点点“爬”得更高。

  好老师带出一批批好学生

  杜老师用他的细心、责任与善良,赢得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。在他的带领下,2015级学生考出了齐河一中历史上最好成绩,47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全部通过了本科线。“最难带的兵,都让他培养成了精兵强将!”赵方洪这样点评他的好搭档,“做老师是个良心活,你付出了多少自己知道,学生也知道。”

  在杜振临走前任职的班级里,孩子们很少喊他杜老师,而是喜欢称他为“振哥”。在杜振的心里,自己就如同大哥哥一样,去关心每个孩子,不会因为成绩好坏,而放弃任何一个孩子。

  唐冉冉是杜振班里的理论课代表,因成绩无望本科线而被分到春考部。刚来时不情愿,“我已经放弃了,就想读完高中便去找工作。”可杜振偏偏不肯,他告诉唐冉冉:“试试就能行,争争就能赢,你连高考都不敢试一下,以后岂不永远都是个逃避者。”杜振的开导让唐冉冉振作起来,在今年的春季高考中,她的总分超过了本科线20分。

  王玉峰曾是一名“后进生”,他的成绩肯定无缘大学,这是几乎所有人对他的印象,唯独除了杜振。“在我自己都放弃的时候,是杜老师没有放弃我,一直给我各种帮助。”最终,王玉峰的春季高考总分达到了603分,刚好压在了本科线上。

  让师者精神永驻

  杜振的生活极其简单,除了学生,就是家庭。

  他和爱人是同事,从他负责的学生公寓到宿舍楼,步行不过三分钟的距离,他把自己的世界,牢牢圈在教室、公寓、家的三点一线里。

  因为平时的时间都给了学生,所以杜振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交际活动。每逢周末,周六中午陪父母吃饭,周日中午陪岳父岳母吃饭,可即便如此,饭桌上仍在不停接打家长的电话。

  他把自己的学生放在第一位,自己儿子的家长会,他只去过一次,不足两岁的女儿,则时常接连一周见不到爸爸。直至他离世时,女儿也未学会喊一声“爸爸”。

  杜振的父亲,66岁的杜延祥依然接受不了儿子离开的现实,他时常会捧着杜振一张大学时期的照片,走进儿子倒下的房间里。“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,上大学时,我们每月只给他80元的生活费,可他从来没叫过难,这样懂事又俊朗的孩子都让邻里羡慕……”

  “如今在梦中他留给我的依旧只是背影,可我的天都塌了。”爱人单晓飞的语气中,痛得令人心碎。

  不久前,杜振曾许诺爱人,等学生们考试完,就带着家人一起去大草原玩。单晓飞以为这只是丈夫哄自己高兴的“空头支票”,可在收拾丈夫遗物时,在衣柜的角落里她发现一只崭新的旅行包,里面装着全家人穿的崭新的防晒衣、运动鞋……

  杜振走后的那天凌晨,点25分,5 杜振的手机闹钟响了,这一次,却无法再把他唤醒。

  杜振走了,他的精神却留了下来——他用自己短暂却充实的一生,诠释了什么叫平凡普通而又影响深远,诠释着师者的职责与大爱。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